原标题:高瞻远瞩 植物病理学界先驱--纪念陈延熙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张丽霞
2014 年12月23 日是陈延熙教授的百年诞辰纪念日,让我们共同怀念这位植病界的先驱,“增产菌”之父—陈延熙教授。陈延熙教授思维敏捷,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在植物病理学、植物微生态学、真菌生理学、果树病害、土传病害等多个领域均 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推动了科学的进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在他众多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中,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便是他辩证的思维方式,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独到的眼光,正因如此使得植物自然生态系理论得以创立,使得增产菌得以应用和造福于民,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广阔,又亟待开拓的研究领域。我们要学习陈延熙教授为民服务的精神,把他的事业继承并开拓,服务于农民,奉献于社会。
一、植物自然生态系
植物自然生态系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是混合存在的客观事实,植物体内以及周围不仅有病原菌,还存在多种微生物,包括病原菌的拮抗菌以及对植物有益的细菌。 他纠正了微生物主要是有害的这一错误观点,打破了这一观点对植物病理学发展的束缚,并提出与病原菌和平共处,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
植物自然生态系的提出绝非偶然,这是陈延熙先生深厚的知识积累与多年的实践经验相 结合的产物。他对国外植病界的文献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且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专著《根 病真菌及其防治》译成中文,他曾就读于山东大学、金陵大学,并远赴德国进修。在其求学期间,其数项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也显示了他的思维敏捷,善于发现。
在生产实践中,他总是毅然赶赴一线不辞辛苦实地调查研究,走访农民,取得第一手资料,解决造成农民疾苦的病害。在上世纪 50 年代关于柑桔黄龙病的论战中,他亲自到北京柑桔带进行研究,证明了柑桔树本身携带有病原菌。1964 年,河南甘薯黑斑病肆虐,他发明的处理方法为河南挽回了600万元的损失。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对日本的外贸出口 板栗发生大量干腐病,严重影响板栗外销。他通过控制生态条件抑制发病的措施,解决了这 一国内外的难题。另外,他解决了南方大面积的柑桔疮痂病,东北苹果树腐烂病,对苹果锈 果病及炭疽病同样进行了研究并有专著和论文发表。
在大田、蔬菜、果树、林木及药用植物等广阔领域的实战经验以及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植物自然生态系的提出提供了科学依据。1980 年,他提出了“植物体自然生态系”。1986 年,陈延熙教授提出“植物生态病理学”理论。同年,他在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召开的阳朔会议 上作了题为“现代植物病理学及其发展” (植物病理学十批判)的报告。
二、增产菌
陈延熙教授注重研究与生产应用的联系,他认为植物病理学不是纯科学,而是应用科学。因此在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不仅有病原菌,也包括拮抗菌以及有益菌后,他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增产菌。 他不仅纠正了微生物主要是有害的这 一错误观点,消除了植物病理学发展的障碍,更是迅速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病虫害 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他的这一发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增产菌是从植物根际和体内筛选出的,对植物有益、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将其扩大培养后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改善植物微生态系结构,使其更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他选用的芽孢杆菌, 相对于当时主要应用的荧光假单胞杆菌抗逆能力以及与植物 的亲和能力更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更使产品的运输储藏更为方便。他选择植物活体进 行菌株筛选,相对于平板拮抗筛选结果更为准确。他选择的大田多点对比试验更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他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技术人员培训班,出版了增产菌通讯等一系列刊物,进行宣传和技术讲解、培训。他还创办了“增产菌试验研究联合体”,将增产菌向全国推广应用,使得增产菌快速被农民接受,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陈延熙辞世的 1990 年, 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 54 种作物上已使用了增产菌,累积面积达 2620 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理论的传承完善与发扬
陈延熙教授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其后有大批的科研工作人员继往开来,不断对其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
1990 年,梅汝鸿教授在陈延熙教授的"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理论基础上,借鉴医学微生态学和动物微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植物微生态学"。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实验室通过筛选获得了具有促生防病效果的内生芽孢杆菌 1600 余株,初步建立了促生防病 芽孢杆菌资源库。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现已从生理、生态、诱导抗性等方面揭示了芽孢杆菌的促生防病机理,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芽孢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
王琦教授传承了陈延熙教授和梅汝鸿教授的理论,由植株体内体表等生境筛选获得具有防病活性的芽孢杆菌 5023 株,属于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的成员,安全性和亲和性高,初步建立了防病芽孢杆菌资源库,并从生理、生态、诱导抗性等方面揭示了芽孢杆菌的防病机理,从芽孢杆菌的生理和营养需求分析,确定发酵生产工艺、后处理工艺和制剂加工工艺;研制 和开发芽孢杆菌杀菌剂,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前辈的理论和技术,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植物微生态制剂规模化生产的新工艺,使得增产菌株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公司从农民的需求出发,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连作重茬问题、线虫问题、秸秆难以自然降解问题等,将不同菌株以一定比例混合,生产出绿康威系列、有机物料腐熟剂、绿地康系列、抗重茬菌剂、防线虫菌剂等9种系列植物微生态制剂产品,这些产品针对不同的作物起到了促生防病、增产提质的效果。
长期以来,化学农药在病害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大量反复使用,对环境、食品和生态安全都造成了一定威胁。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微生态制剂环境兼容性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且低毒、对人畜和天敌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其持效期长 且病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成为近年来众多国家科研投入的热点领域之一;再者,植物微生 态制剂开发的依托资源丰富,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较低, 便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改良, 已逐步成为目前化学农药较为理想的替代植保投入品。生物农药产业也是 21 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战略之一。
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陈延熙教授高瞻远瞩,为我们开拓了植物自然生态系的理论,开发了增产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令我们后辈受益无数。作为这一理论的传承和应用的后人,谨以此文表达对陈延熙教授的钦佩与敬仰。
作者: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发部 张丽霞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