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微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 著名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 并在前人工作及大量文献基础上于1980 年提出“植物自然生态系”概念, 认为植物体并非单个个体, 其体内体表存在多种微生物, 有特定和稳定的微生物群落, 而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体组成一个自然生态系,即植物与其体内体表的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这是长期自然进化的结果。于1986年提出“植物生态病理学”理论, 后来称为“植物生态工程学”(植物微生物生态工程学), 后由国家微生态学学会命名为微生态学, 因此在植物方面的研究统称为植物微生态学, 其定义为任何植物个体都是由其组织细胞与其体内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植物微生态学即是研究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功能、演替, 以及它们互相之间关系及其与寄主间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
二、微生态制剂的筛选、作用机理及性能特点
微生态制剂是作用于生物体表或体内, 通过调节生物体固有微生物的比重和平衡, 从而达到保健、增产和改良品质等作用的活性菌或其他制剂。目前在动植物上和医用微生态制剂成功应用的例子很多, 其中益微是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典型代表。
1.益微的概念与筛选及作用机理。益微是从植物体内筛选出的对植物生理有益无害的芽孢杆菌,能调节植物体自然生态系, 即有效调节寄主、微环境、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所用的微生物一是在植物体表和体内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定殖能力, 以利于稳定发挥作用; 二是在植物体内和体表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以利于高效发挥作用;三是在植物生理上无害、有益甚或为植物生理所必需, 以利于无病状况下的增产作用, 而只有从植物本身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才易于满足这些条件。北京农业大学陈延熙教授从1977 年开始进行微生态制剂探索试验, 并从植物体内筛选出有益芽孢杆菌中广谱的植物内生细菌群, 研制成植物微生态制剂——增产菌, 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增产菌研究工作的深入, 发现产品也不是单一的增产菌株, 而是具有各种有益功能的复合菌株,因此研究者认为称之益微(有益微生态制剂) 更为合适, 1994 年正式以益微名称代替增产菌。益微应用效果显著,截至2004 年已在全国30个省(区) 市7 350 万hm2耕地50余种农作物上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一般粮食作物增产8% 以上, 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增产15% 以上, 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农业生产新技术。
2.益微的性能特点。植物微生态制剂益微有以下特性: 一是高效的多功能性, 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提高农作物抗逆性, 增加植物生物产量和产品品质;二是广泛的适应性, 能广泛用于多种生态条件, 对地域的要求不严格, 而不像土壤微生物易受土壤温度、水分、酸碱度、微生物以及环境大气候、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三是高度的亲和性, 益微是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成员, 与其他农业措施有高度的亲和性, 与其他任何措施相结合, 互相促进, 互相增效, 起到互补作用, 可提高抗病虫品种的丰产性, 不会影响优良品种发挥其固有的特性, 且可弥补某些不足之处; 四是可靠的安全性, 益微是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制品, 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首先不会对植物造成任何伤害, 也不会在植物体上残留, 而且对动物(包括对家畜、家禽)也安全; 其次, 其生产过程也是安全的。
植物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包括蔬菜抗重茬菌剂、绿地康和蔬菜专用“绿康威”的使用。抗重茬菌剂、绿地康、绿康威等系列产品由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属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领先的防病抗重茬科技成果,选用蔬菜专用防病促生芽孢杆菌、木霉菌和粘帚霉等高效微生物菌株,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加工生产的微生物制剂。该产品有效活菌数≥5.0亿/克,通过调节土壤、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有效抑制病原菌以及害菌,解决蔬菜连作重茬引起土传病害加重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使土壤和根部微生态系统恢复平衡,从而达到蔬菜成活率高、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的目的。而绿康威是在“增产菌”、“益微”基础上研制开发成功的第五代植物微生态制剂,经济类作物专用绿康威选用对双子叶植物生长、抗病性有益的内生芽孢杆菌,利用现在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制备而成,本品适用于蔬菜、油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具有促长增产、早熟抗病,提高品质等功能。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